携琴

半生湖海鬓星星,归卧山林抱一经。
起向梅花写岑寂,琴心三叠水泠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携琴》是元代诗人周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周权(约1289年—1364年),字衡之,号此山,元代处州人,磊落负隽才。他工诗,游京师时受到袁桷的重用,但未能被荐为馆职。后来他更加专注于词章创作,有《此山集》。他的诗词多反映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半生湖海鬓星星,归卧山林抱一经。
    起向梅花写岑寂,琴心三叠水泠泠。

  2. 诗中意象

  • 湖海与山林:首联“半生湖海鬓星星”描绘了他一生奔波于江湖之间,鬓边白发点点的形象。而“归卧山林抱一经”则展现了他晚年选择归隐,静心研读经书的宁静生活。
  • 梅花与山水:颔联“起向梅花写岑寂”,通过在梅花盛开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寂静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冷清。而“琴心三叠水泠泠”更是以音乐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
  1. 艺术手法
  • 比兴手法:《携琴》一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如开头两句中的“湖海”与“山林”象征周权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而“梅花”则是其心境的象征,反映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中有动的描写,如“琴心三叠水泠泠”,也有动态的描写,如“过尽征鸿犹未归”,这种动静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1. 情感表达
  • 孤独与追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感,他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 哲理意味: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琴曲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携琴》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