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祠

鲁国祠堂在,螺川古驿东。
吉人思别驾,唐史具孤忠。
础润香芹雨,廊回古柏风。
我来拜公像,肃肃仰冥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鲁公祠》是元代诗人周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周巽,字巽亨,号巽泉,是元代吉安人,其有《性情集》等诗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螺川古驿东,吉人思别驾。唐史具孤忠,础润香芹雨,廊回古柏风。
  • 我来拜公像,肃肃仰冥鸿。
  1. 诗歌解析
  • 首联“螺川古驿东,吉人思别驾”:描述了颜鲁公祠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其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螺川古驿是颜真卿被贬至蔡州时居住的地方,而“别驾”则指的是唐代官员的官职,此处表达了对颜真卿的敬仰和对其政治生涯的评价。
  • 颔联“唐史具孤忠,础润香芹雨,廊回古柏风”:进一步描绘了颜真卿作为唐代政治家、书法家的形象。这里不仅提到了他的忠诚,还用“础润香芹雨”形容颜真卿的品格高洁;“廊回古柏风”则暗示了颜真卿的坚韧与不屈的精神风貌。
  • 颈联“我来拜公像,肃肃仰冥鸿”:作者来到颜鲁公祠,恭敬地拜谒了颜真卿的雕像,通过仰望飞翔的大雁来表达自己对颜真卿精神境界的敬慕。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周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手法,如“香芹雨”、“古柏风”,这些意象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情感色彩,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1. 历史文化背景
  • 颜鲁公祠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祠庙遗迹。该祠始建于唐朝元和年间,初名放生庵,系百姓为纪念颜真卿首倡置放生池一事所兴建。历经宋、元、明诸朝,均有修葺。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清朝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瀛在放生庵旧址始建颜鲁公祠。

《鲁公祠》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址和文化象征。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对颜真卿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同时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文学以及书法艺术的朋友来说,颜鲁公祠及其相关文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