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山矾水仙梅

贞白谁同调,山矾与水仙。
托根同草木,清浊自天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香山矾水仙梅》是元朝诗人周巽的作品,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矾和水仙这两种植物的形态与特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周巽(约1280—1360),字巽亨,号巽泉,吉安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并授永明簿。在周巽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中包括《三香山矾水仙梅》。
  1. 作品原文
    贞白谁同调,山矾与水仙。托根同草木,清浊自天然。

  2. 诗意解析

  • 贞白谁同调:这里的“贞白”可能指的是纯洁或高洁,“同调”则意味着和谐一致。整句话意味着山矾与水仙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相似,都能展现出它们的纯洁和高雅。
  • 山矾与水仙:山矾和水仙都是中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独特的芳香闻名。
  • 托根同草木:这里的“托根”指的是植物根部的生长状态,“草木”则泛指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这句话表达了山矾和水仙在生长过程中,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扎根于自然之中,顺应自然规律生长。
  • 清浊自天然:清与浊在这里代表了植物体内水分与杂质的比例,反映了植物本身的纯净度和自然属性。这句诗表达了山矾和水仙虽然外观不同,但都能保持自身的纯净与自然本色。

《三香山矾水仙梅》不仅展示了周巽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