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十首 · 其六

巫山秀色碧崔嵬,客子行舟望楚台。
行云行雨几朝暮,不见台前神女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巽的《竹枝歌十首·其六》赏析

周巽的《竹枝歌十首·其六》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民间情感的作品。诗中的巫山秀色,以及行云行雨的景象,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如画般的自然背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楚地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歌原文如下:
巫山秀色碧崔嵬,客子行舟望楚台。
行云行雨几朝暮,不见台前神女来。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情。通过“巫山秀色碧崔嵬”这一句,诗人描绘了巫山的自然美景,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秀丽的风景之中。而“客子行舟望楚台”则揭示了诗人身处异地,眺望故乡的心情。

接下来的“行云行雨几朝暮,不见台前神女来”,更增添了几分惆怅与期待。这里的“行云行雨”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故人的思念;而“不见台前神女来”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哀愁。

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涵和历史价值。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竹枝词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也是了解古代文化、风俗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竹枝歌十首·其六》的阅读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