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移剌国宝

昔年萍迹旅京华,曾到风流国宝家。
居士为予常吃素,先生爱客必烹茶。
明窗挥麈谈禅髓,净几焚香顶佛牙。
回首五年如一梦,梦中不觉过流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移剌国宝》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与创作环境
  • 作者简介:《寄移剌国宝》的作者是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金末元初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契丹族,也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杰出人物。
  • 创作时间:该诗作于元代,具体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推测为耶律楚材晚年的作品之一。
  • 创作动机:耶律楚材在诗歌中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1. 诗歌原文与内容分析
  • 开头诗句:“昔年萍迹旅京华,曾到风流国宝家。”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早年离开家乡,漂泊到京城的经历,以及他在旅途中拜访某位“风流国宝”的场景。
  • 第二段诗句:“居士为予常吃素,先生爱客必烹茶。”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与这位国宝先生的交往,以及他为客人提供的素食和茶饮的情景。
  • 第三段诗句:“明窗挥麈谈禅髓,净几焚香顶佛牙。”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两人在室内进行禅宗讨论的场景,以及点燃香炉、供奉佛牙的宗教活动。
  • 结尾诗句:“回首五年如一梦,梦中不觉过流沙。”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五年时光的感慨,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而这种感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明显。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意境深远:《寄移剌国宝》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 哲理思考: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哲理性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能力和独特的世界观。
  • 历史价值: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寄移剌国宝》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寄移剌国宝》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也是耶律楚材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深入了解元代社会的风貌和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