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明

英侯志节本凌云,尚自飘零故国尘。
有道且同麋鹿友,谈玄能说虎狼仁。
幸然不全饱死鬼,可惜空吟笑杀人。
弥勒下生何太早,莫随邪见说无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德明》是金末元初的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展开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在金末元初时期尤为显赫,被后人誉为“文章宗匠”。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还在政治上有过重要的贡献。
  1. 诗歌原文
  • 英侯志节本凌云,尚自飘零故国尘。
  • 有道且同麋鹿友,谈玄能说虎狼仁。
  • 幸然不全饱死鬼,可惜空吟笑杀人。
  • 弥勒下生何太早,莫随邪见说无因。
  1. 诗歌赏析
  • 英侯志节本凌云:这里的“英侯”可能是指耶律楚材本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高远的抱负。
  • 尚自飘零故国尘:描述了自己虽身处异乡,但仍心系故土的情感。
  • 有道且同麋鹿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 谈玄能说虎狼仁:反映了其深厚的学识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 幸然不全饱死鬼:虽然生活不如意,但诗人仍有所收获。
  • 可惜空吟笑杀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及无奈之情。
  • 弥勒下生何太早:表达了对某种理想的期待,但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 莫随邪见说无因:强调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写作背景
  • 《寄德明》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在金朝灭亡后,耶律楚材经历了战乱与迁徙,这些经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通过诗歌的形式,他既表达了个人的感慨,也传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含蓄表达:耶律楚材的诗歌常常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在品味中感受到深层的情感和思考。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人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1. 后世影响
  • 《寄德明》作为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歌,对后世有着一定的影响。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也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寄德明》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耶律楚材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