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仲文尚书

仲文曾作黑头公,辅弼明时播美风。
治粟货泉流冀北,提刑奸迹屏胶东。
笑观桃李新恩遍,拜扫松楸老计终。
西域故人增喜色,万全良策不谋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仲文尚书》并非耶律楚材的作品,而是范仲淹的诗词作品。范仲淹(1003年—1066年),字希文,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与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巨匠,其诗歌和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将详细介绍范仲淹的作品:

  1. 基本信息
  • 范仲淹,字希文,号“范文正公”,祖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后迁至邠州(今陕西省彬县)。范仲淹出生于武宁军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其先人可能与唐朝宰相范履冰有渊源。
  1. 文学成就
  • 在文学上,范仲淹被誉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作品
  • 范仲淹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其中《寄仲文尚书》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寄仲文尚书》是范仲淹在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他对时局的看法。
  1. 诗歌特色
  • 范仲淹的诗词语言平实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
  1. 历史评价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范仲淹被视为“文章冠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都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效仿。

《寄仲文尚书》实际上是范仲淹的一首诗作,而非耶律楚材的作品。通过对范仲淹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位古代文学巨匠的伟大贡献以及他所生活时代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