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臣因入觐索诗

汉臣千里觐龙庭,欲使天皇致太平。
十事便宜言恳切,三千貔虎令严明。
好筹庙算如留相,莫忆鲈鱼似季鹰。
一统要荒君勉力,云台须占最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是金末元初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耶律楚材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是金代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是契丹族后裔,出生于义州弘政。在金朝末期,耶律楚材以其博学多才,尤其是在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等领域的广泛知识,备受推崇。
  • 政治地位:在金末年,耶律楚材被征召为官员,后随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了燕京等地,其参与的政治活动极为丰富。他不仅是元太祖的重要谋士,还曾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如制定君臣礼仪和反对以汉地为牧场的提议等。
  1. 创作背景
  • 政治使命:耶律楚材之所以创作此诗,很可能是为了表达他对国家未来的愿景和期望。诗中提及“欲使天皇致太平”,反映了他对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
  • 文化交流: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政治人物,耶律楚材在文化领域也有一定的贡献。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学识修养,也可能包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和批判。
  1. 内容赏析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绘张汉臣赴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实现国家大业和治理国家的深刻见解。诗中“十事便宜言恳切,三千貔虎令严明”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严谨态度和对高效行政的追求。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耶律楚材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简洁有力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
  • 历史意义:作为金末至元初的重要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更是耶律楚材政治智慧与文化底蕴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还能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