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东林同参

东林屡有寄来诗,忙里何尝报一辞。
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东林同参》是一首由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耶律楚材创作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金末元初著名的政治、文学家。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学。在金朝时期,耶律楚材担任过左司员外郎等职,并在元太祖定燕后受到重用,被呼为长髯人。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的深思熟虑。

  2. 作品原文及翻译:诗中“寄东林同参万里寄书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句诗表达了即使身处万里之外的异地,也不忘与朋友保持联系,寄出书信的真挚情感。

  3. 作品赏析:此诗不仅展现了耶律楚材对友谊的珍视,还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诗中“忙里何尝报一辞。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体现了他在忙碌之中仍不忘回应朋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理解。

《寄东林同参》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耶律楚材智慧和情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政治理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