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润南行

燕然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
暴吏猾胥谄君日,开缄三复味予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德润南行》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由元末诗人耶律楚材所作。该诗不仅是对燕然地区百姓长期遭受战乱创伤的深刻描绘,也是对德润南行寄予的期望和希望。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战略家,在金元交替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后世所传颂。
  1. 诗歌内容
  • 起首描写:“燕然民庶久疮痍”,描述了燕然地区百姓长期以来深受战乱之苦,生活困苦。这里的“久疮痍”不仅指的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暗含了政治和社会的创伤。
  • 中间转折:“摩抚疮痍政此时”,表达了诗人认为当前正是抚平民众创伤、重建家园的最佳时机。这里的“摩抚”既是物理上的触摸抚慰,也象征着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
  • 结尾寄托:“暴吏猾胥谄君日,开缄三复味予诗”,反映了诗人对那些奉承君主、败坏政事的官吏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反复品味,寄托深情的愿望。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疮痍”这一意象,既直观又深刻地表达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百姓的同情还是对政治腐败的批判,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 语言简练:尽管诗篇短小,但每个词语的选择都非常精准,使得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送德润南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民生疾苦深切关怀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时代责任,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