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赓仲祥韵寄之

能谈仁义兵,经传宗素臣。
字画类闲闲,句法如之纯。
淡然与世疏,渭水独垂纶。
蒿莱塞庭除,尘土沾衣绅。
归我夫子门,三月无违仁。
后生来从学,善诱能循循。
颜巷不改乐,范甑长生尘。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进德方乾乾,慎行而修身。
旅食秦晋间,骑驴三十春。
珠玉炙人口,丽藻嘉彬彬。
今年又绝粮,生涯如在陈。
歌咏犹不辍,真为葛天民。
新诗过子卿,离骚齐灵均。
亡机天壤间,举措皆天真。
濯足沧浪中,鸥鹭来相亲。
胸中万卷书,下笔端如神。
素负经济才,人品伊皋伦。
桂林只一枝,亦何惭郗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耶律楚材的《再赓仲祥韵寄之》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仁义、道德和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及背景
  • 诗作原文:能谈仁义兵,经传宗素臣。字画类闲闲,句法如之纯。淡然与世疏,渭水独垂纶。蒿莱塞庭除,尘土沾衣绅。归我夫子门,三月无违仁。
  • 创作背景:《再赓仲祥韵寄之》的创作时间未明确记载,但从其内容来看,应是在金元之际,耶律楚材在游历或生活的环境中所作。诗作中提及的“仲祥”可能是一位与作者有深厚友谊的人,而“再赓韵”则暗示了这是一次重写或复述的过程。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人生的理解,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1. 诗歌主题和思想
  • 仁义与道德:诗中的“能谈仁义兵,经传宗素臣”表达了作者对仁义道德的崇尚与追求。他认为,道德是人的根本属性,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 自然与超然:诗中“淡然与世疏,渭水独垂纶”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他喜欢独自在渭水中垂钓,享受与世无争的宁静。
  • 学问与修身:“颜巷不改乐,范甑长生尘”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认为学问能够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成为真正的圣人。
  • 政治理想:诗中“进德方乾乾,慎行而修身”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有不断自我完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1. 艺术特色和技巧
  • 意象的使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意象,如“仁义”、“道德”、“自然”、“学识”,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的精炼:诗句简洁明了,但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结构的严谨:诗的结构紧凑有序,从开头到结尾一气呵成,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结构布局能力。
  1. 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 传承文化:这首诗不仅是耶律楚材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金元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 启示现代人:虽然诗歌创作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但其反映的许多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仍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再赓仲祥韵寄之》不仅是耶律楚材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更是金元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文学上的享受,更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