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登后亭

县酌群山置,亭因古堞安。
幸无多检校,于以小盘桓。
潦倒渊明酿,凄凉子贱弹。
杖藜听夜鹤,世虑苦无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登后亭》是由元朝诗人范梈创作的作品

《夏夜,登后亭》是范梈的一首古诗,其内容和风格都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范梈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夏夜登临后亭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下是对《夏夜,登后亭》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县酌群山置:在群山之中设下酒席,为的是饮酒畅谈。
  • 亭因古堞安:后亭因周围的古城墙而建,显得古朴而有历史感。
  • 幸无多检校:幸好没有过多的束缚,可以随意地享受夜晚的宁静。
  • 于以小盘桓:于是便悠闲地停留,不急于前行。
  • 潦倒渊明酿:如同醉仙陶渊明般,沉醉于美酒之中。
  • 凄凉子贱弹:听着子贱的琴声,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之美。
  • 杖藜听夜鹤:拄着藜杖聆听夜幕下归来的鹤鸣声,增添了几分静谧。
  • 世虑苦无端:世间的种种忧虑和烦恼似乎都随着夜幕降临而消散。
  1. 诗歌赏析
  • 诗中的“县酌群山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设酒赏月的欢乐场景。
  • “亭因古堞安”则展现了后亭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韵味。
  • “幸无多检校,于以小盘桓”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潦倒渊明酿”和“凄凉子贱弹”则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沉醉于酒与音乐之中的情景。
  • “杖藜听夜鹤,世虑苦无端”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1. 作者简介:范梈(1276年—1330年),字亨父,一字德机,自号云庄,元朝著名诗人,曾任翰林修撰、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范梈的诗风清健淳朴,注重内涵,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探讨。

  2. 作品背景

  • 范梈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他曾历任翰林修撰、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但最终选择以疾归。这段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范梈的诗歌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 他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能够很好地融合这两种风格。
  • 范梈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元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登后亭》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夜晚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范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