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传之

故人去南海,已度百花时。
万事须重到,孤舟何太迟!
云迷帝子渚,月过伏波祠。
幕府文书省,来须慰我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刘传之》是南宋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出生于清江(今属江西樟树)。范椁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但通过刻苦自学成就了非凡的文学才华。他年仅三十六岁时就辞家北游,后因卖卜而生活艰辛,最终成为翰林院编修官等高官。他的一生颇为传奇,被后人誉为“文白先生”。
  2. 诗歌原文:《寄刘传之》原文如下:“故人去南海,已度百花时。万事须重到,孤舟何太迟!”“云迷帝子渚,月过伏波祠。幕府文书省,来须慰我思。”。
  3. 诗歌赏析:范椁的诗作以直白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折射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寄刘传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故人去南海,已度百花时”描绘了朋友离别的场景,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万事须重到,孤舟何太迟!”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重逢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此外,诗中的“云迷帝子渚,月过伏波祠”以及“幕府文书省,来须慰我思”等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故地的眷恋,又表现了他渴望归乡的心情。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个深情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对友人的不舍。

范椁的《寄刘传之》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了解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还能深刻体会到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