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晓报出宫城,已办隅头合乐迎。
黄鸟低斜冲队过,紫骝疏荡著班行。
百王盛祀无遗典,万乘深居有至情。
失喜快传汤沐赐,礼官识姓未知名。
四月十六日诣东华门奉迎香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十六日诣东华门奉迎香舆”是一首元代的诗歌,作者是范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江西樟树人。他出身于贫寒之家,早年经历坎坷,曾辞家北游,卖卜燕市,后被荐为佐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又任闽海道知事等职。他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有《范德机集》传世。
诗歌原文:
天香晓报出宫城,已办隅头合乐迎。
黄鸟低斜冲队过,紫骝疏荡著班行。
百王盛祀无遗典,万乘深居有至情。
失喜快传汤沐赐,礼官识姓未知名。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四月十六日清晨,奉命迎接香舆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宫廷的庄重气氛和皇帝的至高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元朝时期社会的某些风貌,如皇家对于宗教仪式的重视以及官僚阶层的生活状态。
写作背景:元代是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前代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元代的文人,范椁的作品很可能深受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上。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了一个庄严而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宫廷礼仪的反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四月十六日诣东华门奉迎香舆”不仅是一首描绘宫廷礼仪的佳作,也是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