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州作》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生平
- 范梈的家世背景:范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是临江清江人。由于家境贫困,他早年便失去了双亲,因此生活经历颇为坎坷。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卖卜到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再到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等重要阶段,最终在晚年因母亲丧而哀毁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 职业与成就:范梈虽然出身贫寒,但他通过刻苦自学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曾担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等职位,并且曾一度迁至闽海道知事,后因健康原因归隐新喻百丈山。他的诗作以雄健著称,深受后人赞誉,有“文白先生”之称。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现象严重,文人墨客多感时伤怀。在这样的背景下,范梈的《封州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创作动机:范梈在《封州作》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多的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通过描绘春日崖州路上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魏阙迢迢隔彩霞,别来几岁客天涯。春风二月崖州道,时见棠梨一树花。
- 译文:朝廷的高阁远远地隔着五彩斑斓的晚霞,已经离开故土多年,漂泊在异地他乡。春天的二月里,行走在崖州的路途中,偶尔见到一棵棠梨树上绽放着花朵。
-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范梈在作品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偶遇棠梨树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 相关人物评价
- 吴文正的比较:南宋抗金名臣吴文正曾将范梈的作品与东汉诸君子相比拟。这表明范梈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历史时期文人的认可和尊敬。
- 后世影响:范梈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且在后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其他相关作品
- 《燕然稿》、《东方稿》等:范梈除了《封州作》外,还有多部作品被后世整理出版,如《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范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技艺,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封州作》作为元代范梈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境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