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谓此石险,我言兹境佳。日兼山气动,雷与浪声偕。
平浦烟浩渺,高林雨参差。游鱼依碧涧,飞鸟却丹崖。
饮浊逞孤坐,乘危费乱排。稍知舒磊磈,初不近俳谐。
玄圃知何许?蓬莱在所怀。将寻白云侣,高处结茅斋。
上牛头石望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牛头石望海》是元朝著名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诗。
范梈(字亨父),号文白先生,江西樟树人。他是一位元代官员和诗人,历任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等职,并有政绩。在范梈的一生中,诗歌是他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他的诗作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上牛头石望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其内心的感悟和追求。诗中“人谓此石险,我言兹境佳”一句,反映了范梈对于自然美景的评价,他认为虽然石头险峻,但这正是他欣赏这个地方的原因。“日兼山气动,雷与浪声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太阳、山林和海浪的声音,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游鱼依碧涧,飞鸟却丹崖”则进一步丰富了这幅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鸟儿在悬崖上飞翔的景象。
诗中的“饮浊逞孤坐,乘危费乱排”等句子,也透露出作者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尽管身处高位,但他并不沉溺于世俗的繁华,而是选择独处,寻找内心的宁静。“稍知舒磊磈,初不近俳谐”表明了范梈的文学追求和艺术风格,他不追求庸俗的笑闹和滑稽,而是追求真正的艺术境界。
《上牛头石望海》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代表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