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钓月

秋江明似镜,月色静更好。
之子罢琴来,萝径初尚早。
众峰更灭没,横笛隔幽岛。
我船尔棹歌,丝纶荡浮藻。
潜鱼却寒饵,宿雁起夜缟。
离离不可招,白露下烟草。
高风桐庐士,俊业渭川老。
同是钓鱼人,那应不同道。
把酒酹清辉,如何答穹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江钓月》是元代诗人程钜夫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江边钓鱼的情景。以下是一些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程钜夫,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字雪楼,号远斋,出生于南宋末年。他因宋朝灭亡后随叔父降元而成为元朝的重要人物,历任多个朝廷职务,并有显著的政治成就和文化贡献。
  1. 诗歌原文
    荷蓑非避世,持竿不求赏。
    夙抱江海心,宁为利名鞅。
    天明紫烟里,日暮清波上。
    四顾无人知,孤舟自来往。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垂钓的宁静场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中的“荷蓑非避世,持竿不求赏”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操;“夙抱江海心,宁为利名鞅”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心态,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平静。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质朴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 整首诗结构简洁明了,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美。
  1. 文化背景
  • 《秋江钓月》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条件下,文人士大夫往往寻求精神寄托。这首诗不仅是程钜夫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也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审美趣味。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此类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秋江钓月》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元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