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夏气清晏,原薮树茏葱。
上弦适休暇,游咏紫烟中。
石涧演新流,山苗含惠风。
肥苎肤隐白,崇榴叶张红。
抚节警代谢,未归忧心忡。
承官鲜政术,但觉禄养丰。
句稽困日月,始得如游骢。
观省职何补,庶望裨至公。
遗丘隐莎草,废刹在空蒙。
而况尘境事,斯理固有终。
四月八日访闽粤王无诸古城遂至莲花峰下僧寺寺乃唐王审知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中“四月八日访闽粤王无诸古城遂至莲花峰下僧寺寺乃唐王审知祠”描述了一次对福州(闽粤即福建广东)的探访之旅以及在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包括了王审知的庙宇。
李贺的诗歌创作深受其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影响。他通过诗歌记录了他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文化人物的观察与感悟。在这首诗中,”四月八日访闽粤王无诸古城遂至莲花峰下僧寺寺乃唐王审知祠” 表达了诗人对于福州地区深厚历史文化的好奇和探索。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诗中提到的“闽粤王无诸古城”,很可能是指福州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者福州周边地区的一个古城。而“莲花峰下僧寺”,则可能指的是当地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或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地点。
“寺乃唐王审知祠”中的“唐王审知”是五代时闽国的一位君主,他在福州建立过政权,并对当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里的“祠”可能指的是纪念这位君主的祠堂。
李贺的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经历,通过对福州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