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炼师洪崖丹井歌

城西山,相钩连,隔水照见蔚蓝天,中有芙蓉碧崭然。
真人手持绿玉杖,瀛洲一去茫无边。谷岩历落挂飞斗,楼阁崔巍凌紫烟。
古松当道石作根,松下寒濑萦潺湲。百花尽绕诸峰前,前有神龙藏九渊。
赤鳞蜿蜒过千尺,四海丰登长晏眠。尧舜在上位,佐命皆惠宣。
岂如秦汉主,烧丹学飞仙。白玉之牒黄金编,楼船美人去不旋。
穷极耳目欲,思比赤松肩。焉知清静化,乃可与长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炼师洪崖丹井歌》是一首由元代官员、诗人范椁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范椁(生卒年不详),字亨父,一字德机,江西樟树人。家贫早孤,刻苦自学。范椁早年辞家北游,在燕市卖卜,后荐为佐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后又任闽海道知事等职。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其文学成就颇为显赫,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
  2. 作品原文:《朱炼师洪崖丹井歌》原文如下:
    城西山,相钩连,隔水照见蔚蓝天,中有芙蓉碧崭然。
    真人手持绿玉杖,瀛洲一去茫无边。
    谷岩历落挂飞斗,楼阁崔巍凌紫烟。
    古松当道石作根,松下寒濑萦潺湲。
    百花尽绕诸峰前,前有神龙藏九渊。
    赤鳞蜿蜒过千尺,四海丰登长晏眠。
    尧舜在上位,佐命皆惠宣。岂如秦汉主,烧丹学飞仙。
    白玉之牒黄金编,楼船美人去不旋。
    穷极耳目欲,思比赤松肩。焉知清静化,乃可与长年。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通过对山水、仙人、神话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意境。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思想。
  3. 主题思想:范椁的诗作多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浓厚的道家气息,强调顺应自然、修身养性的生活理念。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4. 文化内涵:《朱炼师洪崖丹井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朱炼师洪崖丹井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该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5. 历史影响:范椁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朱炼师洪崖丹井歌》作为范椁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在历史上,范椁的作品被多次收录在各种文学作品集中,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6. 艺术风格:《朱炼师洪崖丹井歌》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既有豪放洒脱的自然景象描写,又有细腻深刻的内心世界展现。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风采,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朱炼师洪崖丹井歌》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范椁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