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偶作

无事身闲睡起迟,开门天霁已多时。
村醪待热未红火,野客忍寒先白诗。
冰照梅花微有影,雪摧松树半无枝。
笑呼稚子邻家问,昨夜鱼归未卖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霁偶作》是元末明初诗人金涓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金涓,字道原,生于义乌。他原名刘,因避秦武肃王嫌名而改姓金。金涓在元末明初的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受经于白云先生许谦,学文于黄侍讲溍。他的学识和才华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荐,但最终选择隐居教授青村,以山水石间终老。
  1. 原文赏析
  • 诗意解读:《雪霁偶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中的“无事身閒睡起迟,开门天霁已多时”展现了诗人慵懒起床,推开门迎接久违的阳光的情景。随后的“村醪待热未红火,野客忍寒先白诗”,则描绘了村民准备的酒还未完全温热,而诗人却早早地吟咏出了自己的诗句。“冰照梅花微有影,雪摧松树半无枝”捕捉到了冬日里特有的景象,既有冰雪覆盖下的梅花影子,又有被雪摧毁的松树枝条,生动地表现了雪后世界的变化。最后两句“笑呼稚子邻家问,昨夜鱼归未卖谁”则是对周围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与邻居之间亲密无间的交往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它可能是在元末明初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的。由于金涓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以及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金涓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中通过“村醪待热未红火,野客忍寒先白诗”的对比,既展现了雪后的寒冷,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温暖和期待。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金涓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金涓的诗歌在后世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评价。例如,宋代景濂曾赠诗称其为“雅健有奇气”,清代郑板桥也有诗赞美雪后的美景。这些评价都反映了金涓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雪霁偶作》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作品。它展示了金涓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间烟火气的深情。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