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书剑惜分阴,谁想飘零素发侵。
朋社有盟鸥聚散,客乡无信雁浮沉。
潮回断岸沙痕浅,月落幽池树影深。
归计未成愁入梦,一灯空伴壁间琴。
客中寄丁景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寄丁景行》是金涓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漂泊生涯中的孤寂与怀旧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末明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生活困顿的时代背景。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生平:金涓,原名刘涓,本姓刘,元季避秦武肃王嫌名改姓为金。他出身于义乌人,后隐居教授青村,晚年作品散佚,直至嘉靖间六世孙魁搜集遗稿付梓。
创作背景:《客中寄丁景行》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明初动荡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对文人的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因此感到压抑和无助。金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内容:诗歌开头“半生书剑惜分阴”,表达了作者对一生致力于学问和武艺的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光阴流逝的惋惜。接着“谁想飘零素发侵”,则透露出岁月无情,白发渐长的现实感受。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技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此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感。
文化影响: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客中寄丁景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也是了解元末明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