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诚之行

惆怅分襟北海西,悠然不觉泪涟洏。
自怜远地无朋友,思与君侯处别离。
万里风沙秋半后,一笼灯火夜深时。
相期老柏三千丈,不改凌霜傲雪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诚之行》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牵挂。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送诚之行》的作者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字成仲,号双溪,是辽义州弘政人,也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自幼聪敏,善文好骑射,其父去世后承袭中书省事,他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时宜者八十一章进献朝廷。《送诚之行》反映了耶律铸对政治生涯和个人情感经历的深刻感受。
  2. 诗歌原文:《送诚之行》原文如下:“惆怅分襟北海西,悠然不觉泪涟洏。自怜远地无朋友,思与君侯处别离。万里风沙秋半后,一笼灯火夜深时。相期老柏三千丈,不改凌霜傲雪姿。”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作者在分别之际的复杂心情。“惆怅分襟北海西”描述了分别的情景,而“自怜远地无朋友”则表达了孤独感。最后两句“相期老柏三千丈,不改凌霜傲雪姿”寄托了作者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坚定信念。
  3. 诗歌鉴赏:《送诚之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情感和哲理交织的载体。其中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生活态度。
  4. 文化意义:作为元代的作品,《送诚之行》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社会生活状态,还反映了元朝特有的文化氛围。在艺术风格上,该诗体现了宋词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元曲的一些元素,展现了元代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5. 后世影响:耶律铸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宝库,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特别是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其影响力深远。

《送诚之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的作品。通过对耶律铸生平的了解以及对该诗原文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