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徵君

岂当容易慕陶潜,莫枉明时振废淹。
薄宦怀情虽自减,竦人声价为谁添。
雷霆威重休轻许,雨露恩饶可共沾。
纵是世无颜叔子,更宜学避鲁人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徵君》是元代诗人耶律铸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反映了其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耶律铸,字成仲,号双溪,元义州弘政人。他自幼聪敏善文,工于骑射,后嗣领中书省事,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八十一章进呈,显示出他的卓越政治才能与远见卓识。在军事上,他参与宪宗攻蜀之战,以奇计屡破城邑,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2. 诗歌原文:“岂当容易慕陶潜,莫枉明时振废淹。薄宦怀情虽自减,竦人声价为谁添。雷霆威重休轻许,雨露恩饶可共沾。纵是世无颜叔子,更宜学避鲁人嫌。”这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对朋友的深深关怀和期许。首句“岂当容易慕陶潜”,意味着在乱世之中追求隐逸之志实属不易;次句“莫枉明时振废淹”,则表达了对国家振兴事业的期望。第三、四两句通过对个人境遇的反思,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凉感。最后两句则提出了更为深远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要有更高的志向,避免因小失大。

  3. 艺术特色:《寄李徵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诗中的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的苦闷心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寄李徵君》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元末社会风貌的历史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样的作品,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