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送客归长安故居

黄金台上望长安,何处青山是故山。
虹断桥梁分雨脚,露摇珠颗偃荷盘。
归心暗逐飞鸿尽,病眼空将倦鸟还。
芳草不随游子去,日斜烟淡倚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市送客归长安故居》是一首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还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歌原文如下:

黄金台上望长安,  
何处青山是故山。  
虹断桥梁分雨脚,  
露摇珠颗偃荷盘。  
归心暗逐飞鸿尽,  
病眼空将倦鸟还。  
芳草不随游子去,  
日斜烟淡倚阑干。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它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黄金台远眺长安的景象。黄金台是一个寓意深远的地方,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这里却只能遥望远方的故乡。诗人通过“黄金台”与“长安”的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描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虹断桥梁分雨脚”、“露摇珠颗偃荷盘”。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此外,诗歌中的“归心”和“倦鸟”等意象,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疲惫,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耶律铸作为元初大臣,他的诗歌中包含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贯穿于诗篇始终,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燕市送客归长安故居》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色,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人生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