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厅西小隐园,小塘池在卧房前。
指垂杨柳为烟客,认白莲花是水仙。
歌案柳枝翻折柳,醉斟莲叶倒垂莲。
不烦驰誉丹青笔,胜醉仙图是处传。
小隐园拟乐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隐园拟乐天》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耶律铸,字成仲,号双溪,元义州弘政人。耶律楚材子,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其父亲逝世后,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宪宗攻蜀时,诏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后坐事罢免,徙居山后。卒谥文忠,有《双溪醉隐集》。
诗歌原文:
吏隐厅西小隐园,小池塘在卧房前。
指垂杨柳为烟客,认白莲花是水仙。
歌接柳枝翻折柳,醉斟莲叶倒垂莲。
不烦驰誉丹青笔,胜醉仙图是处传。诗歌赏析:耶律铸的《小隐园拟乐天》,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诗中的“小隐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状态。诗中通过“垂杨柳”、“白莲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不仅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特别是“歌接柳枝”和“醉斟莲叶”两句,生动地捕捉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展现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胜醉仙图是处传”,更是将这种生活态度提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价值。
《小隐园拟乐天》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现代社会压力时的精神慰藉和生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