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琼花手自栽,栽成盼得到春来。
春来烂漫知多少,羞教群芳不敢开。
三月二十二日梦中咏琼花
介绍
《三月二十二日梦中咏琼花》是元代诗人耶律铸所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一树琼花手自栽,栽成盼得到春来。春来烂漫知多少,羞教群芳不敢开。”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蕴含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即不随波逐流,保持个性,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耶律铸通过亲手种植琼花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和爱护。这种亲手栽种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琼花的美丽,更是一种生命的传递和延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往往被视为生命的象征,象征着生生不息、繁衍生息。因此,耶律铸的这种亲手栽种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耶律铸期待春天的到来。他的诗句中的“盼得到春来”,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期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新生和希望的季节。而耶律铸之所以期盼春天的来临,也是因为他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耶律铸用“春来烂漫知多少”来形容琼花的美丽。这里的“烂漫”一词,既描绘了琼花盛开时的繁花似锦的景象,也寓意着生命的丰富多彩和无限可能。同时,“羞教群芳不敢开”则表达了琼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它不愿意与其他花卉争艳,而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之美。这既体现了琼花的独特性格,也暗示了耶律铸不愿意随波逐流,追求个性化生活的决心。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耶律铸通过亲手栽种琼花,期待春天的到来,以及形容琼花的独特气质,传达出了他对于生命、自然和个性的追求。他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三月二十二日梦中咏琼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