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池亭秋宵思归

风定清烟冷自消,月明秋水浸兰桡。
归心不与游尘息,空混沧波影动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人池亭秋宵思归》是一首描绘了元代诗人耶律铸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夜中池亭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归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者简介
  • 耶律铸,字成仲,号双溪,元代义州弘政人。他是耶律楚材之子,早年聪敏善文,尤其擅长骑射。其父去世后,他继承中书省事,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时宜者八十一章上献。宪宗攻蜀时,他曾领侍卫骁果随从出征,屡出奇计,助朝廷攻下城邑。世祖即位后,他任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在阿里不哥败于上都后加光禄大夫。
  1. 诗歌原文
    风定清烟冷自消,月明秋水浸兰桡。
    归心不与游尘息,空混沧波影动摇。

  2.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首句“风定清烟冷自消”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微风停止后的轻烟自然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次句“月明秋水浸兰桡”,月光洒在清澈的秋水上,映出了兰草舟的倒影,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特别是最后两句“归心不与游尘息,空混沧波影动摇”,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深处始终向往着故乡的情感。

《和人池亭秋宵思归》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展现了诗人耶律铸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