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卿秋日海棠

马嵬别后若为容,犹带宫妆醉晕红。
把恨付春春不管,似将馀恨托西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德卿秋日海棠》是一首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马嵬别后”与“秋日海棠”这两个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切感慨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马嵬别后若为容,犹带宫妆醉晕红。
    把恨付春春不管,似将馀恨托西风。

  2. 诗歌背景

  • 耶律铸(?—1242年),字成仲,号双溪,元代义州人,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耶律楚材之子。他自幼聪敏过人,且善骑射,其父亲去世后,继承其父中书省事务,并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在宪宗攻蜀时,耶律铸领侍卫骁果随从,屡有奇计,成功攻下城池。世祖即位后,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并在世祖时期多次出使,为国效力。
  • 《和德卿秋日海棠》创作于元代,虽然未直接提及“别后”之事,但通过“秋日海棠”这一意象,可以推测此诗可能也表达了离别或怀念的情感。
  1. 诗歌赏析
  • 整首七言绝句简洁明快,语言凝练。首两句“马嵬别后若为容,犹带宫妆醉晕红”描绘了女子离开后的妆容依然艳丽如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之痛。第三句“把恨付春春不管”则表现出诗人将深重怨恨托付给无情的春天,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伤。末句“似将余恨托西风”则是将个人的怨恨之情寄托给秋天的风,既形象又富有哲理性。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对秋日海棠的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折射出了诗人对现实无奈与哀愁的态度。同时,诗中蕴含的对自由、美丽和生命力的追求,使得《和德卿秋日海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传承。

《和德卿秋日海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诗歌的魅力,更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