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庭前纳款,大秦归义继来降。
舞鸾歌凤音相和,未许天山数帝江。
骑吹曲辞九首金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骑吹曲辞九首金奏》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骑吹曲辞九首金奏》:
- 作者简介:
- 耶律铸(1259年—1341年),字晋叔,号瑶屿山人、湛然居士等,契丹族出身的元朝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关系的思考。
- 诗歌原文:
- 大夏王庭前纳款,大秦归义继来降。
- 舞鸾歌凤音相和,未许天山数帝江。
- 玉音燕巢飞幕负恩私,远近嚣然共一辞。
- 列圣玉音明在耳,敢忘龙道请降时。
- 白霞前骑传声掩白霞,后军犹未过乌沙。
- 势须贵合为猿臂,相制尤当似犬牙。
-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元朝初期,大夏王庭前纳款,大秦归义继来降的历史场景。诗中的“舞鸾歌凤”和“未许天山数帝江”,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态。
- 诗中多次提到“玉音”,暗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作者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行为。
- “列圣玉音明在耳,敢忘龙道请降时。”这句话揭示了元朝统治者对于民族政策的坚持和对历史的尊重。
- 诗的最后一段“势须贵合为猿臂,相制尤当似犬牙。”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骑吹曲辞九首金奏》不仅是一篇反映元初政治风貌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的文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那个年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状况的窗口,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艺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