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用诚之弟韵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
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
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梅用诚之弟韵》是金末诗人段克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生于金末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与胞弟段成己并称“二妙”。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颇受推崇,有《二妙集》等作品传世。
  2. 诗歌原文:《红梅用诚之弟韵》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
    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
    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3. 诗歌内容分析
  • 梅花意象:诗中“梅花香里倚蒲团”,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梅花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恬淡。
  • 人生感慨:“万事人间总不干”反映了诗人超脱世故、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 梦境与现实:“醉梦每怜春意浅”与“诗魂长绕夜枝寒”对比着展现了诗人在梦中对春天的感受和现实中的孤独感受。
  • 回忆往昔:“记曾上苑溪边见”和“又向前村雪里看”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 岁月流逝:“回首青蕤已如豆”,青蕤指初绽的花蕾,比喻年华易逝,而诗人对此感到无奈。
  • 衰老之感:“齿牙衰朽怯微酸”则表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力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1. 创作背景
  • 金亡后,段克己选择避地龙门山,与弟弟段成己共事,二人被时人称为“二妙”。这一时期,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红梅用诚之弟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幽香与坚韧,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索,营造出一种深沉且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而有力,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清新的自然之美。
  1. 历史文化价值
  • 作为金代末期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它反映了金末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精神追求。

综合以上分析,《红梅用诚之弟韵》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是一段关于生命、艺术与时代交织的叙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