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戡瘦马图

棱棱出神骨,翼翼照龙光。
顾影时思战,长鸣势欲骧。
征鞍□儿女,远道负糇粮。
归到龙沙日,秋风苜蓿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张戡瘦马图》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朱熹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
    阴山碛中射生虏,马逐箭飞如脱兔。
    割鲜大嚼饱何求,荐食中原天震怒。
    太乙灵旗方北指,掣辔逃归莫南顾。
    猖狂若到杀胡。

  3. 诗歌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画面。在阴山的沙漠中,士兵正在射杀敌人,战马奔腾如脱兔,士兵们奋力追赶着飞来的箭矢。他们吃饱后,满怀信心地为中原而战,但当太乙灵旗北指时,士兵们却惊慌失措地逃走了。这首诗通过战争的场景和士兵们的行为,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战争的影响。

  4.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对战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5.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压力,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边疆战场的景象,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恐惧。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人民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题张戡瘦马图》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战争场景画卷。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