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花上月送沃州良上人

林园念良会,花月含清辉。
娟娟媚繁萼,皎皎澄芳姿。
临池春弄景,转树夕藏霏。
凝香翡翠盖,散影沾罗衣。
飞觞昔忘曙,秉烛贵及时。
欲随夫遁废,行乐愿无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花上月送沃州良上人》是元代诗人柯九思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元代台州临海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和艺术家,博学多才,擅长楷书、墨竹绘画,并精于鉴赏古代文物。其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 生平事迹:柯九思依附怀王图帖睦尔(文宗)并受到重用,在文宗即位后,他被授以典瑞院都事、奎章阁鉴书博士等重要职务。然而,在文宗死后,他流寓江南,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 艺术成就:他的书法技艺精湛,特别是楷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墨竹画则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在鉴定古器物方面,他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1. 诗作原文
  • 原文节选:”林园念良会,花月含清辉。娟娟媚繁萼,皎皎澄芳姿。临池春弄景,转树夕藏霏。凝香翡翠盖,散影沾罗衣。飞觞昔忘曙,秉烛贵及时。欲随夫遁废,行乐愿无违”。
  •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花香与月光的宁静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的“林园念良会”和“花月含清辉”两句,构建了一个和谐静谧的画面,使人联想到春天的夜晚,花儿与明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 意象运用:通过对“翠盖”、“罗衣”等具体事物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精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画面感又不失音乐性,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1. 历史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由于蒙古帝国的入侵和文化交融的原因,诗歌的风格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柯九思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
  • 文人群体活动:元代文人的生活相对自由,他们可以在诗词歌赋中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志向。柯九思作为当时知名的文人,其创作也受到当时文人群体的影响和推动。
  1. 文化价值
  • 审美情趣:《赋花上月送沃州良上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审美情趣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历史传承:这首诗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的历史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
  1. 现代影响
  • 学术研究:在现代,学者们对柯九思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从他的生平到诗作本身都被纳入研究范畴。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 艺术欣赏:当代的诗歌爱好者和艺术家们常常引用或借鉴柯九思的诗句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当代依然被广泛传颂。

《赋花上月送沃州良上人》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元代乃至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有兴趣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无疑提供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和文化精髓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