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游小石,小石之下江悠悠。今年游小石,江水只似前年流。
江流日夜流不息,石根水啮成沙砾。主家银瓶三尺高,长向江边宴宾客。
江边云木藏华构,主人不归春锁昼。开门扫地借铺筵,舞影出阑惊雉雊。
一春天气今日佳,城中千人万人来。步阵飘红香散雾,扑面不去飞尘埃。
移樽更就江流饮,酒光五色沙如锦。悬崖欲落未落处,挽客更坐毛发凛。
青天龙挂东海门,飓风忽来天昼昏。白波如山泼山鼻,坐恐此地为江吞。
金支翠旗光闪洒,冉冉灵胥骑白马。我欲招之招不来,大鲸嘘红射盏斝。
此景向来良不侔,丈夫跌绝妇女愁。手中横竹孤凤叫,日脚迸落蘼芜洲。
眼空高兴不可遏,割肉大啖汤沃雪。风休月出浪复止,小娃强歌声不悦。
我言小石天下无,众客相顾皆胡卢。说东洛,谈西湖,我请谢客客莫诬。
西湖白鹤去不返,东洛看花生已晚。
游小石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小石湾》是元朝诗人俞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江阴小石湾明清古炮台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游小石湾》全文如下:前年游小石,小石之下江悠悠。今年游小石,江水只似前年流。江流日夜流不息,石根水齧成沙砾。
- 译文: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前一年和去年分别游览小石湾的情景。诗中用“江水只似前年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小石湾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江水的连续性和季节的更迭。
-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俞远在《游小石湾》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等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充满诗意。
- 意象表达:通过对江水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恒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元代,那时的小石湾作为军事要塞,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 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江南地区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小石湾的自然美景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士。俞远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 作品的影响
- 文学价值:《游小石湾》不仅是俞远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代诗歌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俞远的《游小石湾》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旅游推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小石湾的明清古炮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而《游小石湾》的诗歌则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游小石湾》不仅是俞远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还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