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生湛然闻杜鹃有感之作

五更枕上梦魂清,初听催归第一声。
我本无家更安往,任渠啼血不关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生湛然闻杜鹃有感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特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杜鹃啼鸣的深切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

《和李生湛然闻杜鹃有感之作》是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杜鹃”是一种鸟类,因其叫声类似汉语中的“不如归去”,常被视为一种离别和悲伤的象征。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哀愁。

具体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闻道鸟啼春已阑,  
杜鹃声里又三年。  
江南万里君恩重,  
不似巴山蜀道难。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深深忧虑和对离别的情感。首句“闻道鸟啼春已阑”,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而杜鹃的啼叫似乎在提醒着人们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第二句“杜鹃声里又三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分离时间的漫长,三年时间在岁月的长河里犹如一瞬,表达了深深的哀思;第三句“江南万里君恩重”,表明友人远行之地遥远且艰难,而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一句“不似巴山蜀道难”,则用“蜀道之难”来形容朋友远行的艰难险阻,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和李生湛然闻杜鹃有感之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歌,它通过描写杜鹃的啼声和对友人别离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