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幽隐图

何宫遗构山之隅。长松蔽映千万株。中有一径穿萦纡。
冷风萧瑟无时无。人闲赤日如洪炉。恍疑仙景来蓬壶。
踪迹一堕声利区。回首自觉泥涂污。岁月因循归计迂。
松溪想像劳形模。可怜尘梦今始苏。空对溪山惭画图。
一日来归聊自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段成己并非现代文学人物,而是金末元初的诗人。他以其作品《松溪幽隐图》闻名于世。《松溪幽隐图》是一段成己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松溪幽隐图》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中“长松蔽映千万株”开篇即勾勒出了一幅苍翠欲滴的松林景象,树木茂密,遮天蔽日,仿佛是大自然的屏障,将喧嚣的世界隔离在外。“冷风萧瑟无时无”则传达出一种寂静中的冷清感,风声虽冷,却带着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味。“人閒赤日如洪炉”则形成鲜明对比,赤日炎炎之下,人们却如同置身于火炉之中,这既是一种现实的写照,也隐喻了尘世的热浪。“恍疑仙景来蓬壶”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遐想,这里的蓬壶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暗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踪迹一堕声利区”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诱惑的无奈,声色犬马的世界总是让人迷失方向,难以自拔。“回首自觉泥涂污”则进一步强调了回归本真的重要性,诗人意识到自己在世俗的泥潭中挣扎,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污染。“岁月因循归计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力感,岁月匆匆,计划和愿望都显得遥不可及。最后两句“松溪想像劳形模,可怜尘梦今始苏”,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的坚持和对于现实觉醒的感慨,他开始意识到尘世的梦想已经苏醒,而他也应该放下沉重的身心负担去追寻那个理想中的自我。

《松溪幽隐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哲学思考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一段文化传承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和人生态度,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