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新春敬用遁庵韵

料峭东风,吹醉面、向人如旧。凝伫立、野禽声里,无言搔首。庭下梅花开尽也,春痕已到江边柳。待人闲、事了觅清欢,身先朽。
菟裘计,何时有。林下约,床头酒。怕流年不觉,鬓边还透。往事不堪重记省,旧愁未断新愁又。把春光、分付少年场,从今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新春敬用遁庵韵》是金朝诗人段成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人情怀。下面将介绍该作品的内容、作者信息及其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生于金朝,是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他是一位能诗词的文学家,其兄弟的诗词作品被后人整理为《二妙集》。段成己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2. 作品原文:料峭东风,吹醉面、向人如旧。凝伫立、野禽声里,无言搔首。庭下梅花开尽也,春痕巳到江边柳。待人閒、事了觅清欢,身先朽。菟裘计,何时有。林下约,床头酒。怕流年不觉,鬓边还透。往事不堪重记省,旧愁未断新愁又。把春光、分付少年场,从今后。

  3. 内容赏析:《满江红·新春敬用遁庵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期待。词中“料峭东风”与“春风沉醉”形成对比,展现了词人在特定季节中的心境变化。同时,通过描绘梅花和江边柳的形象,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4. 创作背景:元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借诗词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段成己创作此词时,正值乱世之中,因此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此外,段成己在创作这首词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了友人的影响或者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除了上述阐述的基本内容外,以下还有几点补充信息和注意事项:

  • 情感表达:段成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旨在通过自然美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 历史影响:虽然《满江红·新春敬用遁庵韵》作为宋词,在现代已不如唐诗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 阅读体验:在欣赏《满江红·新春敬用遁庵韵》时,读者可以试着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满江红·新春敬用遁庵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融合了自然美、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深入研读并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无疑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