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生百行源,先生于此道弥敦。
白头犹作婴儿慕,青佩咸知师表尊。
几十百年绍书种,一方寸地植仁根。
霜馀硕果今凋谢,重为斯文忆北村。
挽句容北村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句容北村先生》是元代著名诗人胡炳文的杰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生于元徽州婺源。自幼酷爱学习,深受朱熹理学影响,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后调至兰溪州学正,未就任。他的诗作多有体现其深厚的儒家思想,如这首《挽句容北村先生》便展现了他对先贤的怀念与尊敬。
诗歌原文:
孝顺是人生百行源,
先生于此道弥敦。
白头犹作婴儿慕,
青佩咸知师表尊。
几十百年绍书种,
一方寸地植仁根。
霜馀硕果今凋谢,
重为斯文忆北村。诗歌解读:《挽句容北村先生》以沉痛的情感缅怀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学者。首联“孝顺是人生百行源,先生于此道弥敦”表达了对学者德行的尊崇,孝道被视为人生的基本原则,而这位先生的学术道德更是达到了极致。颔联“白头犹作婴儿慕,青佩咸知师表尊”描绘了学者尽管年岁已高,但精神依然年轻,其高尚的道德风范受到众人的敬仰。颈联“几十百年绍书种,一方寸地植仁根”强调了该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影响,他的努力像种子一样播撒,培养了无数学子,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尾联“霜馀硕果今凋谢,重为斯文忆北村”则是诗人对其逝去后的哀思与怀念,希望后人能继续传承这份学问与品德。
《挽句容北村先生》作为胡炳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元代文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反映了他们对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读者在赏析时,不仅要领略诗歌的字面意义,还应当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