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为杨志行寿

绛阙春回近,先放玉堂梅。当时产此人杰,天岂偶然哉。吾道以为元气,学者仰如北斗,聊复振儒台。来岁紫微阁,阊阖看天开。
七旬老,千里路,为公来。二十年前,绣衣曾奉紫霞杯。今对湖光山翠,喜有碧桃玉藕,寿酒得重陪。明日赋归去,回首望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 为杨志行寿”是一首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胡炳文所作,用以祝颂一位名叫杨志的人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号云峰,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主要在家乡婺源考川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明经书院,并撰写了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包括《云峰集》、《四书通》等作品。

  2. 诗歌原文:绛阙春回近,先放玉堂梅。当时产此人杰,天岂偶然哉?吾道以为元气,学者仰如北斗,聊复振儒台。来岁紫微阁,阊阖看天开。七旬老,千里路,为公来。二十年前,绣衣曾奉紫霞杯。今对湖光山翠,喜有碧桃玉藕,寿酒得重陪。明日赋归去,回首望蓬莱。

  3. 诗作赏析:该诗以“水调歌头 · 为杨志行寿”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赞美玉堂梅花的盛开以及提及历史人物杨志的杰出贡献,表达了诗人对杨志的敬意及其成就的认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胡炳文的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才华和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宋代文化的一个侧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