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采花

芳菲着雨便成苔,问讯东君几日回。
闰月不曾花下去,今朝偶到树边来。
几何间阔莺偏老,如此生疏蝶也猜。
流水时光容易过,举头枝上已青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半采花》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洪希文创作。该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情感状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
  • 洪希文,字汝质,号去华山人,为元代兴化莆田人,曾任职于郡学,并有著作《续轩渠集》。其诗文风格激宕淋漓,在闽中诗人中占据领先地位。
  1. 诗歌内容概述
  • 根据诗歌原文,“芳菲著雨便成苔”描述了春雨过后,花朵凋谢变为苔藓的情景。
  • “问讯东君几日回”则表达了春天迟迟未归的遗憾和对春神归来时间的询问。
  • “闰月不曾花下去”与“今朝偶到树边来”形成对比,前者表达了春天迟迟不来的遗憾,后者则表达了偶然看到春天的迹象时的惊喜。
  • “几何间阔莺偏老,如此生疏蝶也猜”描绘了春天到来时,鸟儿和蝴蝶都显得异常活跃的情景。
  • “流水时光容易过,举头枝上已青梅”则以流水和青梅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寓意春天虽已过去,但美好的记忆依然存在。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春雨比作“芳菲著雨便成苔”,将春天的到来比作“流水时光容易过”,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和动感。
  • 诗歌通过对春天不同阶段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期待。
  1. 历史背景
  • “春半采花”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尤为深刻,这也是诗歌能够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文化影响
  • 《春半采花》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元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
  • 该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过它的影响,可见其影响力之广泛。

《春半采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