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文举

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
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
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
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沈文举》,作者倪瓒,是一首元代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成就: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元明时期常州无锡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和诗人。他不仅在绘画上有极高的造诣,还擅长书法和诗词,被誉为“元季四家”之一。
  • 艺术风格:倪瓒的艺术风格以萧疏见长,他的山水画意境幽深,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他的画作多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现,体现了他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 诗句解析:这首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波光浮草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边景色,第二句“苔色上春衣”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绿意。第三句“杨柳莺啼邃”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第四句“樱桃鸟啄稀”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而“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远的内涵,展现了倪瓒作为画家兼诗人的深邃思考和独特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既细致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艺术手法:倪瓒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他的诗作往往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在元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墨客普遍关注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时代。倪瓒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既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 生活经历:倪瓒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在元末战乱中四处漂泊,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赠沈文举》是倪瓒的一首代表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是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色以及倪瓒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