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天民先生

清溪演漾绿生蘋,溪上轩楹发兴新。
只欠竹阴垂北牖,尽多山色近南津。
湖鱼入馔长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
愧我萍踪此淹泊,片云回首一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天民先生》是元代诗人倪瓒的作品

《寄张天民先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对友人深切思念的诗作。在阅读和鉴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作者介绍:《寄张天民先生》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倪瓒。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却能在艺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倪瓒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洁的品格,成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追求意境深远与简洁洗练的结合,而其诗作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2. 诗词原文:《寄张天民先生》原文如下:“清溪演漾绿生蘋,溪上轩楹发兴新。只欠竹阴垂北牖,尽多山色近南津。湖鱼入馔长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愧我萍踪此淹泊,片云回首一伤神。”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自身孤独漂泊的心境。诗中“只欠竹阴垂北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相聚场景的美好回忆;而“尽多山色近南津”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引人遐想。
  3. 作品赏析:《寄张天民先生》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体现了倪瓒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倪瓒在艺术创作上的成熟和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驾驭能力。
  4. 背景考察:《寄张天民先生》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究。《奉谢张天民先生》这首诗是倪瓒在特定情境下向朋友表达感激之情的作品。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具体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原因均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的创作是在诗人经历了一些个人或社会变迁之后进行的,这些经历可能影响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看法,从而体现在诗歌中。

《寄张天民先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更是元代文人画代表画家倪瓒情感世界的一部分,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艺术追求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