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

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日山光澹翠屏。
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
鸥明野水孤帆影,鹘没长天远树青。
舟楫何堪久留滞,更穷幽赏过华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并非出自唐代诗人之手,而是元代诗人倪瓒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倪瓒(约公元1301年-约公元1374年),字景贤,号雪庐、云林居士,元代画家、书法家,浙江嘉兴人。他是元四家之一,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倪瓒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尤擅长水墨山水,画风清雅脱俗,意境深远,对后世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日山光澹翠屏。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鸥明野水孤帆影,鹘没长天远树青。舟楫何堪久留滞?更穷幽赏过华亭。

  3. 诗歌解析:《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作者心情的抒情诗。首句“竹西莺语太丁宁”描绘了春日里竹西地区鸟儿啼鸣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而悠扬。接着“斜日山光澹翠屏”展现了夕阳斜照下山色与翠绿屏风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表达了春天花朵凋零,作者感到愁绪如同醉酒般难以摆脱的心情。后文“鸥明野水孤帆影,鹘没长天远树青”则进一步通过描写水中飞鸟和远处飞翔的鹘以及天空中的飞鸟和远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氛围。最后两句“舟楫何堪久留滞?更穷幽赏过华亭”则透露出诗人因留恋美景而不忍离去的情感,他想要继续深入探索并享受这份难得的幽静之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倪瓒的《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情怀。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