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花翠蔓引牵牛,丛竹黄葵意更幽。
不用田畴三日雨,已输䆉稏十分秋。
秋容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容轩》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作。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其诗才横溢,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秋容轩》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秋容轩》的首句“西郊莽迢递”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自然景象,西郊的广阔与山野的连绵不断,给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与宁静之感。接下来的诗句“川树凝烟景”则进一步通过细腻的语言,将树木的轮廓描绘得若隐若现,如同烟雾笼罩,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两句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变化,雨后的红莲和夕阳下的江水都显得格外冷清。这里的“落红”与“斜阳”相互映衬,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此二句则转入了对人世的沉思。蝉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而天空中的大雁飞去,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离愁别绪。这种对自然界声响的描写,实际上隐喻着人生的哀愁与无常。
最后两句“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以孤独的行者自喻,面对着萧瑟的景色,不禁想到自己的倒影,仿佛是在镜中找寻自己的身影。这种自我反省的表达,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秋容轩》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高启深邃的思想情感,还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