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为方厓画山就题》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祝允明的一篇作品。这篇作品以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祝允明(1504年—1576年),字恭卿,号枝山,世称枝山先生,又号果老仙史,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篆刻家,书圣王羲之后裔,文徵明四伯父。他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或“吴门四才子”。
在这篇作品中,祝允明巧妙地将他的书法技艺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他通过对山峰、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祝允明还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使得这幅画作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为方厓画山就题》是一篇充满艺术韵味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