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廉夫

吴松江水春,汀洲多绿蘋。
弹琴吹铁笛,中有古衣巾。
我欲载美酒,长歌东问津。
渔舟狎鸥鸟,花下访秦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杨廉夫》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卞思义所作,以表达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美好祝愿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卞思义:卞思义是元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字宜之,生于淮安山阳。他早期有诗名,擅长咏物,被辟为浙西宪府掾,后转至都水庸田司使。
  • 元末明初的杰出诗人:杨廉夫,字廉夫,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著名诗人。
  1. 诗词原文
  • 诗句一:“清冰百炼钢,曾翻宫徵侍虚皇。” 描述了卞思义通过诗歌磨练自己的才华,并愿意为之服务的精神境界。
  • 诗句二:“裂开黄鹤矶头石,惊落青鸾镜里霜。” 描绘了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的交融,以及通过诗歌所达到的心灵震撼。
  • 诗句三:“仙子佩环新乐府,翰林风月旧文章。” 体现了他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 诗句四:“道人清节磨砻久,却笑桓伊独据床。” 反映了他对自己艺术成就的自信以及对同行中人的谦逊态度。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一个动荡而又充满文化创造力的时代。此时,文人墨客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仍致力于文学创作,展现了他们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 个人遭遇:卞思义本人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青浦淀山湖滨苦读儒释经典十年,最终成为一位享负盛名的诗人。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卞思义的诗句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分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例如“清冰百炼钢”中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哲理,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度和力度。
  • 意境营造: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黄鹤矶头石”和“青鸾镜里霜”,都是具有浓厚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它们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还加深了诗的主题。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寄杨廉夫》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卞思义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末明初时期诗歌风貌的代表。
  • 后世评价:该诗及其作者卞思义在后世受到广泛赞誉,其作品多次被后人引用或赞赏,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持久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寄杨廉夫》,可以发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情感、思想和文化的传递。卞思义通过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寄杨廉夫》不仅展现了卞思义作为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文化的繁荣景象。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同时感受到作者对于友情和艺术的真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