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杨秋月赴京

南送和王五世孙,便从总角悟玄门。
灵台皎洁澄秋月,虚室光芒炫晓暾。
儗服刀圭生羽翼,旦书符篆役精魂。
聪明忠孝神仙事,好赴蓬莱觐至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道士杨秋月赴京》是唐代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歌原文:南送和王五世孙,便从总角悟玄门。灵台皎洁澄秋月,虚室光芒炫晓暾。
  • 诗意解释:《送道士杨秋月赴京》通过描述一位年轻的道士从童年时期就对道家的玄妙有所体悟,进而被派遣到京城中,表达了一种对于年轻才俊的期待与赞美。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灵台皎洁”与“虚室光芒”描绘了道士内心的纯净与光明。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一系列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将“灵台”比作“秋月”,将“虚室”比作“晓暾”,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道士的内心世界及其对道的追求。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以及对传统道教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1. 文化背景与意义
  • 道教文化: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于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教文化的认可和支持。
  • 文人雅集:在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形式,通过诗歌、书画等形式的交流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文化品位。凌云翰的《送道士杨秋月赴京》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送道士杨秋月赴京》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宗教的独到见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