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文年归严陵

高士声名正蔼如,去年承诏赴公车。
玉堂久待欧公学,金匮深藏太史书。
华服归来惊野鸟,竹竿留得钓江鱼。
风帆好借春涛便,重访桐君旧隐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文年归严陵》是元代凌云翰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凌云翰,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字彦翀,浙江仁和人,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因事坐罪谪居南荒,著有《柘轩集》等作品。
  2. 诗词原文:高士声名正蔼如,去年承诏赴公车。玉堂久待欧公学,金匮深藏太史书。华服归来惊野鸟,竹竿留得钓江鱼。风帆好借春涛便,重访桐君旧隐庐。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徐文年归乡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其中“华服归来惊野鸟”一句,通过徐文年的归乡行为,引起了周围自然界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重访桐君旧隐庐”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4. 历史影响:凌云翰的这首《送徐文年归严陵》在元代就广为传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5. 现代应用:虽然时代不同,但这首诗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参照。

《送徐文年归严陵》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著称,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价值被后世所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