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堆为朗元白上人赋

要使闲身到处闲,白云堆里著禅关。
龙归不觉袈裟湿,犬吠方知杖锡还。
有用一时苏大旱,无心终日在空山。
万松岭上何人屋,只许平分住半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云堆为朗元白上人赋》是元代诗人凌云翰的作品。凌云翰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位闲适僧人的生活方式,还透露出对超然物外、随缘自在生活的赞赏。

诗歌开篇“要使闲身到处闲”,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外在的游历,更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心态在元曲中被称为“逸怀”,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灵状态。

诗句“龙归不觉袈裟湿,犬吠方知杖锡还”描绘了一种禅意盎然的生活场景。这里的“龙归”和“犬吠”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寓意着僧人的归来与离去,反映了禅宗中“无我”的修行理念。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有用一时苏大旱,无心终日在空山”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泊与超然。他并不关心世间的疾苦或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态度体现了元曲中的“逸民”精神,即那些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高士。

“万松岭上何人屋,秪许平分住半间”这句诗则展现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诗人选择在万松岭上居住,不求豪华,只求与自然和谐共存。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元曲中的“逸人”精神,即那些超脱于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

《白云堆为朗元白上人赋》不仅是一首描绘闲适僧人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禅宗哲理和隐逸情怀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对超然物外、随缘自在生活的深深向往,对“逸怀”与“逸民”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于简朴而宁静生活方式的推崇。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文化上的重要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