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玉林分教富阳

家住双溪溪水滨,误将书剑走风尘。
散论文学过游夏,为爱山川到富春。
梦破小楼江月白,诗成古邑野梅新。
明朝又拥皋比坐,诗易那能让昔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玉林分教富阳》是元朝凌云翰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吴玉林的深厚友情,还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志趣和思想情感。以下是对《送吴玉林分教富阳》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凌云翰,字子高,号东山,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他出身于一个文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元朝时期,他担任过翰林学士的职务,因此有“翰林学士凌云翰”之称。
  • 创作时间与地点:《送吴玉林分教富阳》创作于元朝晚期,具体时间不详。据记载,该诗可能是在作者担任翰林学士期间所作,以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
  1. 原文赏析
  • 首句意境:“家住双溪溪水滨”,这句诗描绘了友人吴玉林的居所环境——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宁静的家园。这种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吴玉林所处的自然环境之美。
  • 次句感慨:“误将书剑走风尘”,这句诗表达了吴玉林为了追求知识和理想而离家求学或投身仕途的决心。这里的“风尘”既指旅途中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对文学和山水的热爱超越了世俗的追求。
  • 第三四句:诗人通过“散论文学过游夏”和“为爱山川到富春”两句,展现了吴玉林对文学和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热爱驱使他四处游历,寻找灵感,最终达到一种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尾句寄托:“明朝又拥皋比坐”,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当吴玉林再次回到他的家乡时,他将拥有更多的知识来教化学生。这不仅是对吴玉林个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当时教育事业的一种期望。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送吴玉林分教富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优美的诗句和深远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送吴玉林分教富阳》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感情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