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绿曾看在泮池,飞黄况复值明时。
风霜雨露无非教,草木虫鱼总入诗。
把酒梅边春尚小,停车林下晚偏宜。
临行又欲歌棠棣,转忆同年是汝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采绿曾看在泮池,飞黄况复值明时。
风霜雨露无非教,草木虫鱼总入诗。
把酒梅边春尚小,停车林下晚偏宜。
临行又欲歌棠棣,转忆同年是汝师。
《送湛璿文衡》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凌云翰,字彦翀,浙江仁和人,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他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从举人到因事谪南荒,再到授成都府学教授。
凌云翰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可能与他对朋友湛璿的深厚情谊有关。湛璿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不凡的才华,而凌云翰本人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们或许曾在诗文创作上有深入的交流和切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凌云翰对湛璿才艺的认可和赞美,也可能寄托了他对其未来文学之路的美好祝愿。
凌云翰在创作这首诗时,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互映射,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同时,他的语言精炼,意象生动,能够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和联想的艺术世界。
《送湛璿文衡》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凌云翰深邃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